注册 | 登录 | 联系我们 |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

OurAu - 澳洲华人社区 - ourau.com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温柔一刀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╮稍纵即逝Gen 发表于 2016-11-1 14:03:4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您需要注册并登录,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雨中废墟里的人

总序:武侠大说(1)


  我是为他们祝愿而写的,为兴趣而坚持的。

  小说,只是茶余饭后事耳;


  大说,却是要用一生历练去写的。


  国家不幸诗人幸,因为有写诗的好题材。有难,才有关。有劫,才有度。有绝境,才见出人性。有悲剧,才见英雄出。有不平,才作侠客行。笑比哭好,但有时候哭比笑过瘾。文字看厌了,可以去看电影。文学写闷了,只好写起武侠来。武侠小说令我丰衣足食,安身立命多年,但我始终没当她是我的职业,而是我的志趣,也是我的“有位佳人,在水一方”。我始终为兴趣而写,武侠是我当年的少负奇志,也成了我如今的千禧游戏。稿费、版税、名气和一切附带的都是“花红”和“奖金”,算起来不但一本万利,有时简直是无本亿利,当感谢上天的恩赐,侠友的盛情,让我可以继续做这盘“无本生意”。我用了那幺多年去写武侠,其间断断续续(像前五年我就几乎没写多少新稿),且故事多未写完,例如“四大名捕”故事,但三十几年来一直有人追看,锲而不舍,且江山代有知音出,看来我的读友,不但长情,而且长寿。所以,我是为他们祝愿而写的,为兴趣而坚持的。小说,只是茶余饭后事耳;大说,却是要用一生历练去写的。


  我的作品版本极多,种类繁复,翻版盗版夹杂,伪作假书也不少,加起来,现在手上存有的至少有两千一百多种。


  必须表明,这些版本还真非刻意找人搜寻查找的,而是在旅游路过时巧遇偶得之,或由读者、侠友顺手购下寄赠为念的。沧海遗珠的,肯定要比存档列案者多,而且还多出很多很多。很多版本,跟我这个原作者,不是素昧平生,就是缘悭一面。


  我确是写了不少书,根据我的助手和编辑统计,大约不少于六七百本,那已是相当“多产”的了,不过,怎幺说也未臻近乎两千本那幺“可怕”。我之所以会有那幺多部作品,当然是因为自己还算写得相当勤奋之故。勤奋,是因为投入。当然,投入的动力,是来自兴趣。不管如何,能有近二千万字的作品,出书逾六百部(版本计算),题材包括了:武侠、侦探、文评、杂文、社论、剧本、言情、魔幻、新诗、散文、札记、访谈、传记、影评、书评、乐评、术数、相学、心理、现代、技击、历史、象征、意识流,甚至反小说小说……也算是有点规模了。拿这样的篇幅,还有这般的字数,比照我的年龄(我是一九五四年元月一日出生,普天同庆,聊为一哂),折合一下,还算是笔耕维勤,夙夜废懈。肯定是吃草挤奶,望天打卦。既然世道维艰,人情多变,我只八风不动,一心不乱。一支尖笔也许走不了龙但总溜得了蛇,成不了大事但也成得几首小诗,万一吃不了总可以兜着走,没法描出个惊天动地的大时代,绘出张锦绣万里的大前程,但在方格与方寸之间,拿捏沉吟,总还能在穷山恶水之地扒搔出一幅黑山白水的诗与剑的江湖来(我仍坚持用笔写在纸上的那类作者,别的事可一向坚持与时俱进,唯摇笔杆子跟狗摇尾巴一样更能表白心情,更为直接且有共鸣)。这点我总尽了点力,点了几盏荷灯,也许,有人在星河间用超级望远放大镜一瞄,这也能幻化成一道侠义银河来。


  可是,读者多是读者快,不知写者苦,作者作者,是一字一笔地去寸土必争地创作出一个小小世界、漫漫苍穹、漠漠江湖来的独行者。所以,嫌我写得太慢、出书太缓、续作太久、等得太心急者多。急起来难免催,催起来难免有气。前文已说过,我写的决不算少,更不算慢,近年来虽然养未“尊”但下笔已然“悠”了些,加上还有自己的投资和生意、事业要料理,而今写下去只为了要给读者“续完”这个强烈的使命,以及还有不因岁月流逝而泯灭的对武侠和创作的兴趣与热情。人生在世,红尘若梦,余波未了,续稿可期。我用此心志来续完我所创作的江湖人物、民间侠客的大结局。


  我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多而庞杂,不仅是因为文类多,连非文字出版的种类也多。如果加上十六部以上的影视作品,还有相关的衍生作品和事物,例如电玩、漫画、连环图、评点、网站、论坛等等,还有即将推出的动画、网游、公仔人形、信笺图像等相关新鲜玩意,类型之多,衍生之奇,大部分我自己都未曾看过、翻过或玩过。光是这些同道戏称为“温派衍生的事物”,加上千百计的不同书版,使得我几个住处:“一点堂”、“黄金屋”、“侠客楼”等处,大厅的书柜和摆设橱,已突破爆满,难以承受,拥挤颟顸,不过,从而又影响、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与层面,寰宇频生新事物,心随鼎故速转移,那是随遇而安的温瑞安了。


  一个人一支笔(当然换了无数支新笔)占了真假伪盗翻逾二千本书,当然写得早也很重要。我早在大马小学时期已发表创作,初中已开始编期刊杂志,中学毕业时已出书三册,显然当时那儿的华文出版气氛环境绝说不上太风调雨顺。不过,也因为个人早年辗转各处,浪迹天涯,结缘下来,文字加图像版的“四大名捕”,也从泰文到韩文,英文到日文,巫文,以及新马港台澳等不同版本,光是中国台湾,推出过我书的就有三十几家出版社,在港也有近二十五家。由于港台新马等地出版风格和读者口味、销售方式并不一致,所以,在包装、行销和分册上很有些不同,例如台出书大可六至八万字为厚厚一大册,在港有时专供书报摊、地铁店的每月小书,则三四万字亦可独立成册,像“少年四大名捕”(一九八九年)就是占激流之先,日后效仿者众。因此在计算书本数字上,也占了不少便宜。不过,港台二处加起来,还不到我在中国内地的翻、盗版本的五分之一。


  问题就在这儿。
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,谢谢!

澳洲商家广告展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