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 | 登录 | 联系我们 | 繁体文字浏览 获取学校资讯请访问大学论坛

OurAu - 澳洲华人社区 - ourau.com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秋风起如何润“秋燥”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三毛 发表于 2016-11-1 12:48:0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您需要注册并登录,才能查看贴子完整内容和图片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


四时养生


  昨日(22日)秋分,中国汉代着作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记载: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秋分日一直到冬季,黑夜将变长,白昼将变短,气温也逐渐降低,因此民俗里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好穿棉”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的说法。南方的气候由此时开始入秋,在这一节气的清晨或傍晚,人们都能从风中感受到秋凉之意。祖国医学所说的秋燥”也从立秋的温燥”逐渐转为凉燥”,这就提示我们,在秋分节气里要注意添衣,预防凉燥侵袭。

  ●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宋莉萍

  1秋乏”并非病态

  时令进入秋分,秋高气爽,人体却容易感到困乏无力,精神不济,出现秋乏”。不少人以为自己这种状态是病了”。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主治医生黎创博士介绍,祖国医学认为,秋乏”并非病态,而是由于长夏”的炎热暑湿天气向秋天的凉爽干燥过渡时,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生理反应。

  我国汉代的祖国医学典籍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提到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是气之常也,人亦应之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夏天人体大量出汗,耗伤津液,胃肠功能减弱,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,机体处于一个消耗状态,而入秋后,人体通过自我调整,将夏天浮越于体表的阳气逐渐收敛于体内,这一过程就容易产生疲惫、倦怠的感觉。
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天下皆知网站上看到的,谢谢!

澳洲商家广告展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